• 加载中...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扫一扫
河南高校

黄永伟以“蜗牛精神”走好教学科研之路

时间:2016年02月28日 信息来源:河南大学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关于成功的秘诀,哲人曾经说过,世界上能登上金字塔尖的只有两种动物,搏击长空、翱翔万里的雄鹰,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的蜗牛。初次见到医学院的黄永伟老师时,华灯初上,他正在实验室里热火朝天地忙碌着,带着一群学生做“手性苝酰亚胺衍生物自组装”实验。“要迈向人生的金字塔尖,我并没有像雄鹰一样的天资禀异,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和付出,靠自己的坚持,我想那就是‘蜗牛精神’。”黄永伟如此介绍自己。

阴差阳错与化学结缘

“我不是一个聪明的人,能有现在的成绩,都是一点一滴努力的结果。”这是采访期间黄永伟与记者在谈及自己的求学经历时强调最多的一句话,简单朴实的话语道出黄永伟在求学路上一步步走来的艰辛。

本科就读河南省信阳师范化学教育专业,当被记者问及与化学的渊源时,黄永伟苦笑着说,“当初走上化学这条路,真的是阴差阳错。”上高中时黄永伟学的最好的是语文,化学是最差的一门,进入大学后被调剂到化学教育专业,黄永伟与化学的缘分才真正开始。

面对自己不擅长的化学专业,黄永伟及时调整心态,一直对自己比较“狠”,几乎没有给自己留太多的娱乐空闲时间。梅花香自苦寒来。黄永伟最终在满分500分的情况下,以409分的优异成绩考入青岛科技大学就读研究生,成为当时学校里小有名气的“化学哥”。

世界上有种无奈叫阴差阳错,但是一旦真正喜欢上了,便一发不可收拾。2006年,黄永伟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继续深造。优越的学习条件、浓郁的科研氛围,年轻有为的导师……在崭新的学习环境里,黄永伟如鱼得水,同时无形之中压力也陡然增大,看着身边的同学做课题、写论文,黄永伟内心很焦虑,也暗暗下定决心要做出点成绩。于是实验室、图书馆成了他最常去的两个地方。在制备手性磷酸酯时,为了找到适合的手性脂肪链醇,黄永伟几乎每天都泡在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做实验熬到凌晨一两点对他来说更是家常便饭。压力大加上高强度的生活节奏,黄永伟舌头上火,一连三个星期说不了话,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一直记挂实验的他仍是不放松自己,坚持折返于图书馆和实验室之间。功夫不负有心人。多次实验后,黄永伟终于找到可以发生反应的香茅醇,与磷酸发生反应后成功制备了手性磷酸脂。这一发现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和赞赏,黄永伟也成为同届学生中的佼佼者。默默付出的黄永伟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不断迎来属于自己的学术高峰。

痴于科研教学攀高峰

自2009年6月来校工作后,黄永伟共发表SCI收录论文15篇,其中SCI一区7篇,二区6篇,三区2篇,累计影响因子达80(篇均影响因子5.3),单篇论文最高影响因子11.8,论文引用次数达260余次,获国家发明专利两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两项,以及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项目等其他项目六项,资助金额达230余万元……科研路上,黄永伟坚持点滴积累,厚积薄发,执著前行。

科研之路任重道远。在黄永伟看来,要想做好科研首要因素是“专一”。做科研如同挖井,要自己坚持的方向上“深挖”,直到挖出水为止。谈到这几年的“高产出”,黄永伟说,“科研工作是一个不断积累数据、积累成果的过程,足够的量变才能产生根本的质变。”同样的,每篇论文成功发表的背后也都有着不为人知的汗水与辛酸。从多次实验中获取信息、整理资料、设计课题、撰写科研文章再到投稿接收,可能要经过几年的漫长时间,甚至是投稿之后等待回复的每一天也都很纠结。回忆起文章《Self-Assembled Sugar-Substituted Perylene Diimide Nanostructures with Homochirality and High Gas Sensitivity》(SCI一区)发表前后,黄永伟说,“关注邮箱成了我生活中每时每刻的不自觉动作,甚至凌晨醒来,都会拿起手机登陆邮箱查看有没有收到回复信息。那年的大年三十晚上,当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时,我还在电脑前紧张地校稿。”

黄永伟不仅在科研上成绩卓著,在教学上的成就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2013年获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称号、河南大学教学质量工程奖的他,教学更是独具一格。他创新性地让学生们分组用PPT展示对科研文献的理解,意外之举令他收获很多惊喜。当看到2012级临床专业学生吕方用动画活灵活现的展示平时看不到的分子运动时,黄永伟是惊喜的;当听到民生学院的一个学生谈到未来将肿瘤细胞转化为正常的细胞从源头治愈肿瘤的想法时,黄永伟由衷感叹,“我确实没有想到,同学们灵光的头脑中竟然潜藏着如此无限的创新能力和潜力。”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信息更新飞快,黄永伟要求同学们既要有期末考试取得优异成绩的短期目标,也要有对知识能够灵活运用的长期目标;要学会抓住学习的重点,而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要着重把握老师多次强调的核心问题;要多去图书馆阅读相关专业英文文献,扩展和提升理论知识;要多参加实验操作,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以“蜗牛精神”走好未来之路

在谈及未来发展时,多年的学习积累、工作经验与研究成果沉淀下来的智慧使黄永伟的思想更具针对性和前瞻性。

黄永伟承担着医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民生学院等有机化学的教学工作,对医学学科的建设发展较为熟悉。就医学发展而言,黄永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当某一学科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可能会遇到瓶颈期,如果想要突破瓶颈、迎来新的发展,就要敢“破”敢“立”。对于以后的努力方向,黄永伟说,希望将来有一个强有力的团队支撑,使医药与纳米结合,做一些真正能够用到病人身上的研究,造福人类。

“生物学、物理学、化学、数学等学科与医学的充分融合将更加有助于医学学科的发展。打破封闭、互相融合,会成为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黄永伟对此寄予很大的期望,他希望合作从“口头”上落实到行动上,在共同制定的规则与运行模式下踏出实质性合作的一步。他还提议多举办学校内外的学科研讨会,增进学科间的交流来促进交叉融合。

尽管投身于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黄永伟对“十三五”规划背景下我校的综合改革发展也满怀期待,希望我校真正建立、完善更加公平公正的人事分配制度,建立更加有助本土人才成长的规章制度,希望在实施教师分类管理、建立分类评估体系等方面“迈开步子”。

尽管近几年来取得了累累硕果,面对荣誉,黄永伟也只是谦逊地笑着说“现在最重要的就是保持头脑清醒,淡然面对这些暂时的成绩。平时我在办公室里想的最多的还是下一步当如何发展,如何继续进行创新研究。”

采访结束时,已是夜色渐浓,黄永伟说还得继续进行实验。就这样,他对化学的信仰,从当初的阴差阳错渗透成日常生活中最普通又无法或缺的一部分。对他来说,这是对自己执著科研和教学的肯定,更是一种鼓励和动力,也是一种对话化学的回应。看到采访队伍里有90后的学生记者,黄永伟不忘叮嘱说,“大学阶段,要有‘蜗牛精神’,知难而进,坚持到底,永不放弃,才能登上属于自己的人生金字塔尖”。


河南大学函授报名河南大学成人高考报名
(作者:佚名 编辑:河南大学)
上一篇:宋史研习班接地气 接人气 国际化
下一篇:信仰装扮农民的精神世界
相关新闻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