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扫一扫
江西高校

江西日报九江学院不忘初心勇担当 跃上葱茏谱新篇

时间:2019年07月07日 信息来源:九江学院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校园一隅

 

 

 

 

 

学校风景如画

 

  在中华大地上,如果说长江是一首交响曲,那么九江就是它最华美的乐章。这里有风景秀美的庐山,有浩瀚无边的鄱阳湖,有闻名遐迩的白鹿洞书院。位于庐山之麓、长江之滨、鄱阳湖之畔的九江学院,是国立公办地方综合性应用型本科大学。她承续濂溪学堂、白鹿洞书院的千年文脉,依托独特的“山江湖”地域优势和文化资源,谱写着学校建设、改革与发展的绚丽篇章。

 

  2019年,九江学院面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万余名新生。校风馥郁、活力绽放的九江学院热忱欢迎有志青年来校学习。

 

千年文脉薪火相传

 

  九江学院文化底蕴十分丰厚。1072年,周敦颐在庐山创办濂溪学堂,开启理学之先河。宋初,人们在庐山国学的旧址上建立白鹿洞书院;1179年,朱熹重振书院修订学规,一时群贤毕至雅士满堂,白鹿洞书院得以成为全国四大书院之首。具有千年历史的濂溪学堂和白鹿洞书院,为学校教育奠定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文化气息。

 

  作为现代意义的高等学府——九江学院,其办学历史肇始于1901年由美国基督教卫理公会创办的但福德护士学校。1952年该校改称为江西省九江市卫生学校,1958年升格为九江医专;原九江师专创建于1958年;原九江财专为解放军高等军需财专,创建于1981年;原九江教育学院组建于1985年。2002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和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上述四校合并组建综合性本科大学——九江学院。

 

  合并组建以来,九江学院快速发展,成为了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培养体系完整的综合性本科院校。学校现有主校区、浔东校区、庐峰校区三个校区,校园面积2279.61亩,校舍面积91.6万平方米。2018年,在九江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整合现有教育资源,投资近20亿元在主校区东侧新建占地1387亩的新校区和占地200亩的高端人才公寓,2021年9月投入使用。学校设有23个二级学院,1所“三级甲等”附属医院,1所附属口腔医院。2019年有77个本科专业招生,涵盖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有国际经济与贸易、生物科学等国家级特色专业,国际贸易、凝聚态物理、植物学、材料加工工程、旅游管理、化学工程与工艺、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中国古代文学、思想政治教育、会计学等省级重点学科。全日制在校生3.4万余人。学校教学实验设施齐全。建有22个各级各类实验教学中心,其中有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2个中央与地方共建基础实验室、中央与地方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及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建有庐山实习基地等校内外实习基地290个。

 

桃李芬芳誉满天下

 

  学校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坚持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立足九江,面向江西,辐射全国,为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江西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培养综合素质高、专业基础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探索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深入开展以创新创业、好习惯、国学素养等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教育”。建立了“五三二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抱团创业、集群创业、无缝创业、多样创业、新式创业等特色,得到江西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并荣获“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示范单位”称号。学校深入开展读书月、国学经典诵读、科技文化节等精品校园文化活动,着力打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品牌,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近年来,在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各类赛事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新生报到率连续多年位于江西省同类院校前列;毕业生总体初次就业率连续多年超过江西省高校平均水平。

 

  学校进一步深化全员育人工作,把育人工作和维护校园和谐稳定当作大事来抓。在全校推行辅导员、班主任相结合的学生管理机制,构建平安和谐校园;认真总结近年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实践,着力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党政齐抓共管体系、分层引导进阶体系、校园文化隐性教育体系,努力探索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学校培养的二十多万名毕业生遍布全国,为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军工企业和其它产业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无论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大批行业领军人物和优秀人才,还是作为“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基层工作者,九江学院学子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在各自岗位上努力工作,开拓创新,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师资建设卓有成效

 

  实施人才战略,强化师资队伍。学校制定了《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把师资队伍建设与“双一流”学科建设、重点学科建设、重点科研基地建设、国家与省级重大科研项目紧密结合,促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传承与创新文化协调发展;建成一支与学校发展相适应的规模合理、治学严谨、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全校广大教师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

 

  学校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和出发点,围绕人才引进与培养,统筹考虑经费、场地、设备等各类资源的使用。未来五年,将投入2亿元,重点用于高端领军人才队伍建设、高水平创新团队建设、中青年后备人才引进与培养。同时鼓励广开渠道,吸引、利用各种社会资源,设立各类人才基金用于教师队伍建设。除柔性聘请一批海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外,学校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采取优惠政策大力引进博士学位的高层次人才充实教师队伍。此外,学校先后聘请了120多位学术造诣深、在国内外有影响的院士、博导、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或客座教授。选送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或进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近年来,学校教师队伍结构得到不断优化,学科水平得到稳步提高。学校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教授担任名誉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潘际銮教授担任学校学术委员会主任;聘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程天民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严陆光、李圭白等专家学者为学校名誉教授。学校现有专职教师1900余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800余人。现有教师中,有研究生导师70余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和省政府特殊津贴12人;入选江西省“赣鄱英才555工程”4人;有江西省高校学科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等50余人;江西省高校名师6人;入选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18人。

 

学科建设取得突破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持续推进优势特色学科和专业建设。根据社会需求与办学实际,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制定学校《一流学科和优势特色专业建设实施方案》《一流学科和优势特色专业建设实施办法》,不断加大一流学科和优势特色专业建设力度。学校会计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分别列入江西省一流优势专业、特色专业建设行列。

 

  学校实施特色化发展战略,坚持文理工医多学科协调发展,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着力打造特色优势学科集群。依托九江地区庐山、长江、鄱阳湖独特的资源和区位优势,深入推进“山江湖”学科群建设工程,办学特色和优势日益彰显。积极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等重大战略构建学科群,做强相关工科专业及国际经济与贸易,带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金属材料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通讯与信息工程、企业管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营销与策划等学科发展。积极策应九江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构建学科群,做强生态旅游开发、环境保护和生物医药工程等学科,带动植物学、动物学、水生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工、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湿地保护和水体生态修复等学科协调发展。

 

科学研究喜结硕果

 

  近年来,学校科研与教研工作多措并举,蓄势而发。学校注重对教师科研精神的培养,树立严谨治学、勤于思索、努力钻研、合力攻关、勇攀高峰的优良风气。鼓励教师瞄准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科技成果的社会、经济效益。柔性引进了耶鲁大学、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化学所等多个高端学术团队,使学校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现有院士工作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省级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级大学科技园1个;建有江西长江经济带研究院、教育部国别研究中心、柬埔寨研究中心、庐山文化研究中心、鄱阳湖生态经济研究中心、长江中游城市群与昌九一体发展研究中心、沿江产业开发研究中心、国际农村医学教育研究中心、高等教育与学科发展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

 

  学校还长期与地方政府与相关部门联合开展了博士与企业的对接活动,为企业提供业务咨询、技术指导、设备改造等。学校还设立了院士工作站,使学校科研团队在院士及其团队的带领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学校鼓励科研团队与企业结成战略联盟,共建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中心以及围绕重大专项的联合公关研究中心,力争产出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率。

 

弘扬传承优秀文化

 

  学校努力承担文化传承创新使命,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托以庐山为地标的优秀文化资源,形成了以庐山文化研究、陶渊明研究、陈寅恪研究、世界名山研究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与研究等为特色的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团队,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组织召开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论坛、世界名山学术研讨会、长江公共外交高峰论坛、鄱阳湖高层论坛、陶渊明国际学术研讨会、陈寅恪学术研讨会、首届中柬友好关系学术研讨会和农村医学教育国际研讨会等高水平的学术会议,得到了国内外广泛关注与好评。

 

  为了保护和传承九江地区人文荟萃、多彩多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积极对接湖口青阳腔戏曲、九江瑞昌剪纸、武宁打鼓歌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了一条高校与地方“联姻”、保护与传承“非遗”的新路。学校《保护“非遗”,传承文明——九江学院大力开展九江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活动》项目,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

 

  学校注重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精心打造“濂溪讲坛”文化品牌,先后邀请国内外170多名知名专家学者做客讲坛,该讲坛获评“江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深入开展读书月、国学经典诵读、科技文化节等精品校园文化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开放办学服务社会

 

  学校十分重视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借鉴国外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当前与美国、韩国、俄罗斯、法国、英国、德国、芬兰、日本等10多个国家的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合作交流关系,聘请外籍教师和邀请海外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和合作研究;组织学校师生参与国际交流活动。设立专项经费支持品学兼优学生赴海外大学访学。学校作为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深入拓展汉语国际推广和华文教育。积极创办海外孔子学院,与柬埔寨皇家科学院和美国萨凡纳州立大学分别合作建立了孔子学院。2009年12月,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出席了柬埔寨孔子学院揭牌仪式,并誉之为“中柬人文交流的里程碑”,柬埔寨孔子学院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孔子学院之一,先后3次获评“全球先进孔子学院奖”,被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纳入“全球示范孔子学院”建设行列。持续拓展留学生汉语、临床医学等专业教育,现有来自柬埔寨、印度、巴基斯坦等21个国家407名留学生在校学习。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迈入新时代,九江学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本科教育大会精神,始终坚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之路和以服务地方为重点的应用型特色化办学之路,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创新的精神、务实的作风,豪情满怀扬帆起航,为建设“特色鲜明区域领先的综合性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江西日报2019年6月24日日A04版 http://epaper.jxwmw.cn/html/2019-06/24/content_196987_1162658.htm )

 

    热忱欢迎2019年广大高考学子、有志青年选择九江学院!

  校园网网址:http://www.jju.edu.cn

  招生咨询电话:(0792)8310031  (0792)8310030

  招生与就业处网址:http://www.jju.edu.cn/zjc/

  招生工作专用E-mail:zjc@jju.edu.cn

  微信号:jju_zs

  招生宣传二维码

 

九江学院函授报名九江学院成人高考报名
(作者:佚名 编辑:九江学院)
上一篇:美丽校园我的家图
下一篇:人民日报不忘初心使命 永立时代潮头——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之际
相关新闻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