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扫一扫
辽宁高校

实践吧,青春二十多彩蒙古贞,和谐中国梦

时间:2016年08月07日 信息来源: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建筑工程学院“筑梦”志愿团通讯

      近年来,文化部门一直在进行民族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工作,尽管面临种种困难,但已有大批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得以传承。从不为人知到举国瞩目,漫漫的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之路上,不计其数的文化工作者默默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辽宁省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以下简称:阜蒙县)古时蒙语称“蒙古贞”地区,是北方少数民族蒙古族活动的历史舞台,具有悠久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了了解蒙古贞地区的传统文化,建筑工程学院“筑梦”志愿团,特奔赴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

悠久的历史,成就优秀的文化

      历史的博物馆是学习路上的巨大盛宴,人生路上的精神食粮。为了对阜蒙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实践团队成员们首先来到了阜蒙县蒙古贞文化中心的历史博物馆。

      在博物馆解说员的介绍下,团队成员们详细地了解了阜新地区蒙古族的民俗文化及历史背景。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是文物大县,现存国家一、二、三级文物130件及其他文物共1500多件。这些藏品充分反映了红山文化、查海文化、青铜文化、辽金文化及民族民俗宗教文化的特点。同时,这里也曾是“玉龙故乡”、是 “敖包文化之州”、“蒙古民歌的海洋”、“蒙古剧的诞生地”、“安代舞的热土”、“胡尔沁说书的发源地”、“世界密宗摩崖的仙境”、“辽宁蒙医的发祥地”等。阜蒙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和展现的是蒙古族劳动人民的社会思想情感、精神信仰、道德观念及人生理想等文化空间,具有极大的保护价值。

阜蒙县究竟有多少“非遗”项目

      作为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的阜蒙县,究竟有多少非遗项目呢,“筑梦”志愿团成员在同文化局工作人员的座谈会中,得到了一些答案。阜蒙县从2005年开始“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成功抢救和保护了一大批珍贵、濒危、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遗项目,传承人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的关注,“非遗”普查部分项目的采集工作圆满完成。目前为止阜蒙县拥有县级以上“非遗”项目60项,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3项,省级“非遗”项目8项,市级非遗项目4项 。

文化项目多、传承少、寻找难

      在座谈会中中,文化局非遗中心的白主任这样说:“2005年接到保护传统文化这个任务的时候,我们没有经费,没有头绪,那么怎么办,只能选择到乡下走访,寻找民间艺人。”人民群众的不理解、不支持,使得工作人员的工作很难进行,在多次的沟通、多次的登门造访之后,老艺人们才愿意吐露心声,传统文化的保护、申遗工作才得以继续。在交流中,白主任提到最多的一个担忧就是“语言同化”问题,很多蒙古族的孩子在上初中以后就不再接触蒙语,慢慢的被汉语所同化,这十分令人担忧,但却是不可避免的,文化传承的担子无疑更加沉重。

      座谈会后,“筑梦”志愿团的成员在阜蒙县县区寻访了多所中学的蒙古族学生,在与这些同学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很少有人还会说流利的蒙语。当队员拿出蒙文让同学们识别的时候,大部分学生只认识个别的词语。影响蒙古文化流失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语言同化”现象最为关键。

保护“非遗”,责无旁贷

      老祖宗创造的传统文化,如果不保护它,不格外地提倡它,它就会在现代化社会中淡化、消失。必须建立文化的自觉,主动寻找文化的定位,要有眼光、有远见,传承好民族的血脉。由此看来,传承人的责任尤为重要。“筑梦”志愿团的队员就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东蒙短调民歌传承人)韩梅老师进行了采访。

      “如其他传统文化一样,短调民歌也面临着后继无人等传承问题”、“其实以哪种方式宣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的传承下去”。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韩梅老师在接受"筑梦"志愿团专访时如是说。在采访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其伟大之处--平凡的人做着不平凡的事。韩梅老师表示:老艺人的嘱托是她最大的动力。临采访结束,负责采访的成员问到她的家人是否会考虑继承她的衣钵,她微笑着回答说:“会!我女儿很支持我的工作,同时她也非常喜爱唱歌,前一阶段她还同我一起参加演出。”韩老师,还有和她一样为蒙古族文化传承而辛苦奔波的人们,就像蒙古族文化的使者,把深情留给大地,让歌声响彻上空。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2011年6月1日正式颁布施行,这意味着非遗保护由政府工作上升为国家意志。阜蒙县也将逐步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四级体系即国家、省、市、县四级保护体系,确保传统的蒙古文化得到有力的保护。

多彩蒙古贞,和谐中国梦

      经过一个多星期的调查走访,实践团队从参观博物馆,初步了解蒙古族历史文化,到与文化局人员探讨蒙古族传统民俗文化与中国梦的关系,再到专访非遗传承人,充分地了解了蒙古族的传统文化,认识了蒙古贞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这样讲:“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这体现了 “非遗” 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而“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那么,凝结历史、植根创造、面向未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文化发展的重要资源,也是整个社会凝聚共识、提振信心、建构核心价值观的要素。实现中国梦,就一定要保护好民族的传统文化。保护好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为中国梦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这是实践团队最深的体会。


实践队员合影

参观文化中心历史博物馆

与文化局非遗中心主任召开座谈会

接受采访的东蒙短调民歌传承人接受采访的东蒙短调民歌传承人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函授报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成人高考报名
(作者:佚名 编辑: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上一篇:2016届毕业生最喜爱的老师材料学院包伟图
下一篇:实践吧,青春十九风雨走过40年——改革开放,开创美好
相关新闻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