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扫一扫
山西高校

太行杏林——献给长治医学院建校73周年校庆日

时间:2019年09月26日 信息来源:长治医学院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太行杏林——献给长治医学院建校73周年校庆日

长治医学院坐落在太行山麓、上党盆地,如今,已经走过了73年的峥嵘岁月。她起源于延安中央医院,前身为1946年“晋冀鲁豫军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总院”开办的护士学校,是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建的最早的医学院校之一,是英雄的人民军队留给太行老区的珍贵礼物,是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关怀、殷切期望的红色殿堂,她是巍峨太行的杏林之母。长医的学子们,不论现在的你们是学在长医还是独在他乡,是初入学府还是身在职场,流金岁月请与我回眸长医历史迁。

七十三载杏林史,三十三年长医路。长医人带着与生俱来的红色基因和红色印记,传承“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太行精神,“全心全意、精益求精” 的白求恩精神,“厚德精业、济世报国”的何穆精神,筚路蓝缕、奋发图强,立足太行、面向全国,书写着属于长医自己的医学荣光。

 初见太行 悬壶济世

 



 

1945年9月,时任延安中央医院院长的何穆博士,受党中央、毛主席的派遣,率中央医院姚冷子、侯明、何智泉、常宗礼和陈志英5名医护人员东渡黄河,翻山越岭,奔赴河北涉县赤岸村晋冀鲁豫军区司令部,接受刘伯承、邓小平“尽快建立后方医院、办学校培养医疗人才”的艰巨任务后,离开赤岸村辗转到长治,10月在长治上党门西侧的一座敌伪时期的陆军医院旧址,建起晋冀鲁豫军区预备医院,何穆任院长。医院主要收治部队二、三所在上党战役中转来的伤病员,条件虽然很苦,但在何院长身先士卒、言传身教的直接领导和带动下,大家劲头十足,热情高涨。



1946年1月,随着形势的需要,预备医院迁往河北省邢台北关师范学校。经过紧张筹备,建成了拥有200张床位、科室较齐全的综合性医院。在筹建过程中,从修整房屋到安装玻璃、做窗帘,从医护穿的白衣到手术室用的消毒巾,都是以何院长为首的工作人员亲手缝纫,院内全部电灯线路由医生冯光如同志个人包揽安装。



1946年7月1日,晋冀鲁豫军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总院在邢台正式开诊。何穆院长主持开院典礼,卫生部钱信忠部长到会作指示。北方大学和北方大学医学院等单位领导参加,会议开得隆重热烈。



随着战争态势的变化,医院开诊仅20天就迁往了邢台县固坊村,在固坊村驻40天后,由于该村水源的缺乏和形势的需要,医院不得不又迁往沙河县的安河村。行军途中遇到山洪暴发,但在全院人员共同努力下,在群众的大力协助下,医护人员待伤病员如亲人,宁愿自己多吃苦,也不让伤病员受一点损失和病痛,伤病员安然到达目的地安河村,全部物资也无损坏或遗失。



针对医护人员缺乏正规训练的实际,医院开办了短训班。随着战争形势的恶化,医院在安河村驻扎7个月之后,又迁往河北省武安县的西井村,在伤员多而医务人员少的情况下,大家克服一切困难,夜以继日地进行治疗和手术。为了控制感染,降低化脓率,在药品缺乏的条件下,医院加强灭菌措施,对所有手术器械敷料等进行严格消毒,强化无菌操作技术,使无菌手术化脓率控制在4%以下,没有出现因手术失误致残的现象。在做好收治伤病员的同时,为适应战地需要,在短训班的基础上成立了护士学校,招收学员137人,由医院的医生和外籍援华人士担任教学工作,于1947年4月4日正式开学。

1947年夏天,人民解放军挥师南下,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副政委薄一波等,鉴于对太行老区人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做出的巨大贡献和缺医少药的实际,遂请示党中央并获批准,将医院和附属护士学校留在太行山区,医院更名为“晋冀鲁豫军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何穆先生任院长。



1948年4月至8月,医院和护士学校分批从河北武安县西井村迁回长治现址,并以护士学校为基础,筹备和平医专,将工作重点由服务部队转为服务地方。



1948年学校改建为“和平医专”,1958年更名为“晋东南医学专科学校”,1986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长治医学院”。



学校的名称几经更迭,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培养合格的各类医护人才的目标和传统从来没有改变。艰苦奋斗、勤俭办校的优良作风,深深感染和教育着一代又一代长医人。

扎根太行 服务老区

 

悬壶济世除病痛,仁心仁术惠民生。学校秉承“扎根太行,服务老区”的优良传统,依托附属和平、附属和济两所直属附属医院,培养医务人才,开展医学研究,推广新技术、新项目,为老区提供优质医疗服务,有力地推动了老区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作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得到了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爱,原国家主席杨尚昆为学校题词“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太行老区人民服务”,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彭真题词“继承发扬白求恩伟大国际主义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认真负责作风”,原中共中央副主席李德生题词“学习白求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原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薄一波题词“发扬白求恩国际主义精神”,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徐向前题词“救死扶伤弘扬革命精神”和“培养白求恩式的医务人才”,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聂荣臻题词“继承发扬白求恩同志的革命精神,努力培养更多的合格的医务人才”,原国家卫生部钱信忠部长题词“发扬白求恩精神,创建高标准医院”…… 他们的期望和嘱托,时刻激励我们永远铭记长医精神,弘扬长医精神。

建校73年来,一代又一代的长医人传承红色基因、肩负历史使命,扎根太行、服务老区,融入地方、面向全国,为人民群众的健康幸福践行责任和担当:在战争年代,老一辈长医人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杰出贡献;在和平年代,新一代长医人在呵护人民健康、发展老区卫生事业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又一代长医人为数以千万计的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为中国医学教育事业和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73年来,一代代和平人、长医人,继承革命传统,弘扬太行精神,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扎根上党、面向老区,心系百姓、服务社会,从一所简陋的战地医院、人员不足百人的护士学校逐步发展成为本地区规模最大、技术先进、设施一流、专业齐全,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一所在医学领域享有一定声誉、培养医学专门人才的高等学府。

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代代长医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看到的是一代代长医人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英雄气概,看到的是一代代长医人不懈努力、弘扬光大的太行精神!

 

辐射全国 誉享杏林

 


随着全国形势的发展,和平医院及其附属护士学校,这个革命熔炉培养的干部一批又一批地走上了祖国最需要的岗位。从部队到地方,从首都到边疆,有的成为学术领军人才蜚声中外,有的成为优秀技术骨干奋战在临床工作第一线,有的成为教学名师,有的走上领导岗位,有的投身到基层医疗卫生事业中……他们用自己的一生践行着“厚德精业、济世报国”的神圣誓言。

不忘初心育英才,桃李满园竞芬芳。建校以来,学校已为各级医疗单位输送了近5万余名实用型人才,涌现出了以获“国之名医 卓越建树”荣誉称号的张建中,获“山西青年医师奖”的戎菊文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他们勤勉务实、甘于奉献,刚健自强、敢为人先,为医疗发展、人民健康作出了积极贡献。

 

侯生才


外科学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我校杰出校友。1975年毕业于我校临床医学专业,曾任我校附属和平医院副院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胸外科主任、胸外科教研室主任、医疗副院长、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副主任。

现任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外科(胸心外科专业)专家委员会委员兼总干事。曾荣获“首都劳动奖章”,北京市先进工作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滕嘉敏


汉族,美籍华人。1978年3月作为文革恢复高考后第一批大学生考入我校77级医疗系67班,毕业后留校任学校生理教研室助教,1984年考入武汉同济医科大学攻读医学硕士学位,硕士毕业后留校任同济医科大学讲师,1995年至1999年攻读日本大学医学部医学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留任日本大学医学部妇产科讲师。

2000年赴美国,曾任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医学院病理系博士后研究员、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医学院病理系讲师、圣路易斯大学医学院病理系助理教授,现任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医学院病理系副教授,干细胞转化医学研究部主任。

 

 

翟晓梅


博士,博士生导师,1980年毕业于我校,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担任国家卫健委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兼伦理办公室主任,WHO全球基因编辑伦理专家委员会专家,国家免疫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协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常务理事兼生命伦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常务理事兼伦理工作委员会主任等职务。主译世界卫生组织授权中文版《国际健康研究中的伦理学问题:案例汇编》。著有《尊严的死亡》(2002年,师范大学出版社),《生命伦理学导论》(主编)(2005年第一版,2019年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公共卫生伦理学》(合著)(2016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张建中


1980年毕业于我校,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第十三届主任委员,亚洲皮肤科学会理事、国际特应性皮炎研究会理事,中国医师协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副会长,中国整形美容协会整形美容与再生医学分会副会长,北京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特应性皮炎(湿疹)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毛发学组组长,《中华皮肤科杂志》等杂志副主编,《Chinese Medical Journal》《SKINmed》等杂志编委。

2013年获国际皮肤科联盟(ILDS)杰出贡献奖,201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同年还获中华医学英文版“登峰计划优秀论文奖”和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杰出贡献奖,2018年获“国之名医  卓越建树”荣誉称号。

马国林


医学博士,中日友好医院放射科主任医师,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北京协和医学院博士生导师。1991年至1999年于长治医学院及附属和平医院工作。

主持国家课题5项,获省部级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论文30篇。主编医学专著2部,主译一部,参编3部。目前指导北京大学医学部和北京协和医学院硕博士研究生。

陈晓峰


上海华山医院胸外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专家组成员。中国肺康复委员会国家副主任委员,上海市胸外科医师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胸部肿瘤研究所副所长,上海市医学会肿瘤靶分子专委。曾任上海肺科医院胸外科行政副主任。

主持及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项,主持上海市科委重大资助项目2项,主持及参与完成上海市科委基金资助项目3项。近几年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国家级核心杂志60余篇,国外杂志SCI收录60余篇。主编及参与编写胸外科专著9部。

 

高之宪


教授、主任医师,1978年至1981年就读于我校。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病区主任及中心副主任。

目前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行为决策中认知与情感控制的人脑核心区域功能研究。

 

刘慧荣


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心血管受体免疫学领域研究专家,1981年毕业于我校。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省级人选(333人才)、北京市高等教学名师、北京市“高创计划”教学名师、2018年率领团队荣获首届“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荣誉称号。

现任首都医科大学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主任,代谢紊乱相关心血管疾病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代谢紊乱相关心血管疾病国际合作实验室主任。


尚寒冰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医务处副处长,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2000年毕业于我校临床医学系。

曾荣获“上海市优秀毕业生”“上海市医学科技奖”“瑞金医院优秀员工”“上海职工发明专利铜奖”等奖项。在国内外权威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编参译《神经系统肿瘤》《尤曼斯神经外科学》等学术专著5部。主持完成国家级、省部级课题8项。

 

 

闫亮


医学博士后,硕士生导师,主任医师,西安市红会医院医务部主任,2004年毕业于我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一等资助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以第一完成人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2项,省科技厅重点项目2项,市科技局重大项目1项。累计发表SCI论文25篇。

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获西安“五四青年”奖章,西安市青年科技人才奖,西安市人民健康卫士等荣誉。译著2部,专利6项。

 

戎菊文


1995年毕业于我校临床医学系,现任山西省山阴县人民医院心内科导管室主任。

长期默默地奉献在基层一线,被《山西青年报》《山西晚报》做了大量报道。2018年荣获“山西青年医师奖”称号。

 

圆梦百年 追梦长医

 

作为晋东南地区历史最为悠久的一所本科院校,73年来,长医根植于上党古城这片精神与文化的沃土,与长治这座英雄之城、魅力之城休戚与共、共同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努力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省委对学校党政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对学校开展了专项巡视。学校围绕巡视整改的政治任务,荡浊扬清,制定了“十三五”发展规划,确立了“五个全面”发展战略,政治生态持续净化,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大学文化得到凝聚,“长医精神”充分彰显,各项工作迈向了改革、发展、创新的新时代。

近年来,学校狠抓“十百千计划”“博士人才引进计划”政策的宣传和落实,引育并重全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一方面促进现有教师队伍学历能力提升,28名教师考取博士,111人外出参加培养培训,其中国外访学5人,国内访学74人,课程进修32人。另一方面先后引进32名博士人才、引进5名“百人计划”特聘专家,引进1名“长江学者”,为推动我校的科研工作提供了保障。

2015年以来,学校遴选组建了30余个创新团队,重点培育青年领军人才及其团队,给予充分经费支持和保障,促进了学科特色的凝练和研究团队的形成,提升了我校的科学研究能力。在2018年的“1331创新团队”建设计划中,我校获批省级重点创新团队。2019年,引进“长江学者”谭铮教授,成立老年健康研究中心。学校还连续推出了“博士启动基金”“普及项目”等校级科研项目,为提升我校的科研水平提供了支撑。




未来,学校将进一步推进实施人才强校工程,紧紧围绕我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和学科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有计划地引进一批领军人才,遴选和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柔性引进,为他们建立工作条件、工作平台和工作环境,发挥高层次人才的引领和催化作用,上项目、带团队,不断提升我校的科研水平和整体实力。



临床医学一级学科被评为山西省“1331工程”优势特色学科;“消化道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创新团队”获批山西省“1331工程”重点创新团队;与山西医科大学合作项目获批“山西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服务育人协同中心项目”;“消化道肿瘤综合防治服务产业创新学科群”通过了省教育厅专家组论证。积极推进本科专业优化调整工作,2018年停招了“运动人体科学”专业,2019年增设中药学、助产学专业,药学专业获批省级优势特色建设专业。

“1331工程”是我省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高等教育事业重大部署、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具体行动,是着力提升我省高等教育服务转型综改、创新驱动的重要抓手,更是提升我校高等教育服务能力、实现我校转型发展、推进我校科研工作上台阶的重要契机。未来,学校一方面将继续抓好落实,推进已有的“1331工程”建设,另一方面重点抓好申报工作,力争在其它方面取得好成绩。



近年,我校积极推进校校、校院、校地、校企合作,与山西医科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两校实现了全面、全方位的合作;获批“山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项目”,为学校与附属医院进一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形成医教协同的新模式搭建了崭新的平台;与上党区通力合作,共建“健康产业创新园”,打造集“医、药、养、健、管”于一体的健康产业创新基地;整体接收上党区(原长治县)六中,拓展了办学空间,今年有1500余名学生在五龙校区学习。国际化交流加快推进,与黑山大学医学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与美国麻萨诸塞州大学对接合作意向,与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建立了双方沟通交流机制,与韩国全州大学研究生院就人才培养、科研合作、技术开发等方面的可行性合作模式进行了交流,我校师生参与国际交流项目的热情逐渐升高,多名师生赴国外进行交流、学习、研修。


花开花谢,云卷云舒。七十三载岁月匆匆流过,长医走过炮火隆隆、满目疮痍,走到了如今的繁荣昌盛、欣欣向荣,正以她最美的姿态绽放在新时代……

回首往昔,我们骄傲;展望未来,我们向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体师生员工薪火相传,秉承“厚德、精业、济世、报国”的校训,继承学校优良传统,坚持内涵发展,继续书写更加辉煌的长医篇章。

 

七十三载沧桑砥砺

七十三载春华秋实

七十三载有你有我

 

我们都是长医人

9月25日,让我们一起

祝长治医学院73周年校庆快乐!






 

长治医学院函授报名长治医学院成人高考报名
(作者:佚名 编辑:长治医学院)
上一篇:难忘同窗情,花甲年再相会——我校1976级校友毕业40周年重返母校
下一篇:党委书记李华荣到人文艺术传媒系调研指导
相关新闻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